03
  2014-12
 
 
 
 
》回到「零」點 讓愛無畏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主題「回到零點(Getting to Zero)」擘劃出愛滋病防治的願景。臺灣愛滋防治一路走來已有相當成果,未來仍需繼續面對法令、疾病照護、患者年輕化、汙名化等課題。
 
 

灣於1984年通報第1例愛滋病患者以來,至今已累計超過2萬人。近年愛滋病情雖略有趨緩但仍處高原階段,每年仍有2千多例新增個案,影響個人生活與國家醫療支出。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愛滋及結核病組組長陳昶勳表示,現代進步的醫藥科技讓愛滋病成為可控制的傳染病,雖然仍無法清除體內病毒,達到根治病情,但透過終身服藥,感染者仍可保持相當健康狀態與社會共存。但目前社會觀感對於感染者的接受程度仍然較低,歧視或汙名都會直接影響感染者接受篩檢及醫療照護的意願,感染者擔心一旦身分暴露,將可能面臨外界的批評與指責,影響其就學、就醫的權益。

消滅歧視 有效推動疾病預防及照護

妥善的控制為愛滋防治的重要策略,提供無歧視性、優質醫療環境是相當重要的,規劃「愛滋病篩檢系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匿名篩檢」的方式。陳昶勳表示,原本一般醫療體系就可以進行篩檢,但患者可能會擔心結果曝光而逃避篩檢。「匿名篩檢系統」提供了友善具隱私保護的環境,所以接受篩檢的意願也會提高。疾管署透過民間團體或各地方衛生局的合作外展服務,近年就曾舉辦「I-check(愛檢查)」、「We-Check為『愛』勇敢同行」等活動推動篩檢,以同儕找同儕結合轉介獎勵的方式,吸引相當多的民眾主動接受篩檢。一旦發現罹病也有愛滋個案管理師陪伴,9成以上的個案成功連結到醫療體系就醫。

此外,陳昶勳也提到,針對不願外出篩檢民眾,2012年也引進唾液篩檢試劑,透過較擅長篩檢的機構執行,有意願篩檢者須先打電話接受諮商,若篩檢者不願意到場進行篩檢,就透過郵寄的唾篩工具在家篩檢,40分鐘就知道結果,目前回報率也達9成以上。

感染年輕化 從校園著手防治

這幾年愛滋病主要感染途徑正逐漸變化中,2008年之前主要感染方式為注射藥癮者,2009年後則是透過性行為感染大宗,其感染年齡也逐年降低,近年來每年新增的2千多例個案中,9成以上是透過性行為傳播,其中同性間性行為比例相對偏高。為此,政府也從2010年起陸續設置同志健康中心,並舉辦活動建立同儕關係跟網絡,藉以傳遞愛滋病相關知識。疾管署也資助設立同志健康中心,如大臺北地區的「大臺北同學會」、「彩虹酷兒中心」、新竹紅絲帶基金會「風城部屋」、高雄愛滋希望協會「陽光酷兒中心」、臺中「臺中基地」等示範據點,並鼓勵各地衛生局跟進。 



 
1984~2014年本國籍愛滋病個案趨勢圖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