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15-09
 
 
 
 
》建構高齡社會新圖像
2015高齡社會白皮書

根據國發會推估,我國即將在2018年邁入高齡社會,意即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達總人口數的14%;另推估2025年可能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我國人口每5人當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長輩。對於高齡社會即將到來之事,我國媒體很喜歡用「高齡社會的困境與挑戰」、「銀浪襲來」等字眼進行報導,社會上對長輩更是存在「老弱病殘窮」的刻板印象,彷彿高齡社會來臨就是麻煩問題一般,殊不知全世界都開始用新的觀點看待高齡社會來臨,強調的是社會發展的新契機。

 
 

雖然人口老化是世界趨勢,但我國的特色是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僅要7年,相較於其他更老的國家如日本,我們只有較短的時間去做各種調適。因此,政府採用前瞻的新思維,透過白皮書引導各部會跟民間攜手合作,須在短時間內做好邁入高齡社會的各項準備。過去,我們的老人相關政策散佈在不同部會,高齡社會白皮書就是揭示一個政策願景,為未來健康、亞健康到失能者所有老人家,建構一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的高齡社會。 

一、健康

就是要落實「增加健康年數,減少失能人數」的第一步

「健康促進」成為高齡社會白皮書最重要的精神,健康促進是最有效的政府投資,如何集結各種資源與力量來推動高齡者健康,成了翻轉未來的關鍵。2014年12月,政府邀請超過70位跨專業、跨領域、來自產官學研的專家代表齊聚一堂作開放空間會議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健康促進是高齡社會白皮書最重要的目標,貢獻了許多創新有趣的好點子,包括推廣身體自癒力觀念、發展運動處方箋、推動高齡運動指導⋯等,就是希望提升國人健康意識,唯有健康老化才能享受生活。

二、 幸福

就是希望高齡照顧不會成為家人的負擔

發展長期照顧體系、推動長照保險以穩定財源永續經營,將長照十年計畫只能照顧三成失能老人的目標,擴大到全體失能人口照顧,運用全民保險機制累積社會資本以減輕失能者家庭壓力是重點政策,其配套措施除了用長照量能提升計畫改善服務輸送體系及人力不足問題外,還要建構一個完善的家庭支持體系,提供家庭照顧者所需相關服務。此外,還倡導另一積極概念,就在於重新認知過去被認為一定是被照顧者的長者,其實他們也可能是有能力的照顧者,翻轉高齡者的角色變成另一股家庭支持的力量與資源,如此除有助改變高齡者自我概念與社會形像,亦將可促進代間連結;在家庭結構朝向小家庭轉變時,建立世代間的互持互助親密情感──高齡社會不是一個世代剝奪的社會,而是一個世代融合、尊重相愛的社會。



 
2014年在台北小巨蛋仙角百老匯長輩的演出(弘道基金會提供)。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