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15-12
 
 
 
 
》雲端科技 即時通報
防疫同步零時差──防疫雲計畫
配合我國於2009年選定醫療照護為重點扶植推動發展之新興產業,且將雲端運算納入四大智慧型產業,在「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之發展智慧臺灣醫療服務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簡稱疾管署)以現有的防疫資訊網為基礎,建置「防疫雲體系」。
 
 

另外,參與計畫之各家醫院,資訊系統不盡相同,資訊管理能力不一,一開始上線並不太順利。之後成立上線輔導小組,提供技術輔導,展開平行測試,一一釐清問題,確認作業程序,追蹤異常狀況解決情形,並建立各項監控指標,每日回饋各醫院參考,經歷1個月的密集溝通後, 終於陸續完成上線。而「國內實驗室檢驗標準碼(LOINC)」使用經驗尚未成熟,醫院端在進行資料對應時面臨極大考驗。目前雖已舉辦教育訓練,協助醫院對應,惟仍應儘速建立一套完善的機制,來管理實驗室的檢驗編碼。  

防疫雲計畫 資料加值運用永續經營

未來,防疫雲計畫將提高涵蓋率並擴大應用及回饋機制,將傳染病疫情資訊公開,方便民眾查詢及參考。另外,透過與民間產業、學術機構等的加值運用合作,使雲端防疫計畫獲得更大的效益。

提高涵蓋率:透過補助醫院端程式撰寫費用、委託專業資訊團隊提供技術諮詢輔導推廣,擴增參與計畫的醫院。並成立上線輔導小組密集監控, 即時處理異常狀況。另嘗試開發自動通報模組, 使資訊能力有限的醫院,願意且容易參加計畫。

永續經營:建立資訊分享平臺及回饋機制,強化雙向溝通管道,瞭解使用者需求,提升服務內容與品質。舉辦教育訓練/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將防疫雲內化為醫院系統一部分。並持續研發醫院容易配合修改通報內容的機制,得以永續經營。

資料加值運用: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收集之病原體檢驗資料,將納入疾管署倉儲系統,供進行趨勢監測及特殊群聚事件研判。另次級資料可開放外界加值運用,發揮更大效益。

資料公開透明化:疾管署將去除個人資料辨識的法定傳染病通報資料釋出,並以視覺化方式呈現, 使傳染病疫情資訊公開透明,供民眾自行於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取得70種傳染疾病的流行趨勢、統計圖表及地理分布等資料。另除目前已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開放多達173個資料集,包含70種傳染病的統計資料、國際疫情及國際旅遊疫情等級建議等,未來疾管署將提供更多傳染病或病原體監測相關資料集,供全民分享使用。

Q:「防疫雲」計畫將蒐集的疫情資訊公開,是否有個資外洩的風險? 

A:疾管署將去除個人資料辨識的法定傳染病通報資料釋出,並不會有個資外洩的疑慮。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