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6-12
 
 
 
 
》結合多元照顧資源 發展身心障礙者的無限價值

身心障礙者一直以來被視為弱勢的一群,在生活自理困難、缺乏活動據點的情況下,不僅加速身障者的機能退化,也增加家人的照顧壓力。藉由結合多元照護資源,使身心障礙者回歸穩定的社區生活,進一步發揮所長,創造自我價值。

 
 

親身參與社會關懷 突破既有認知

參與心智障礙者社會服務工作長達40多年的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柯平順,經常參與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規劃,並投身於身障團體服務機構,對身心障礙者家庭生活有更多的理解。

柯平順表示,身心障礙者在生活自理的能力上確實和一般人有所不同,至於差異則因人而異。一般來說,身心障礙者的家庭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首先就是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狀態中家人所無法處理的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負擔!

除了在生活自理上遇到問題外,柯平順認為一般人的「社會價值觀」判斷,不亞於他們在生活上

遭遇的困難。這是由於多數人認為「人」應該要聰明、四肢健全,才是這個社會上的正常現象,也正因為長久以來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這些認知上的差距,造成一般人對他們產生歧視或偏見。

「我們常將身心障礙者與『無能』劃上等號,那是非常錯誤的!」柯平順提到,一般人常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身心障礙者「不能做什麼」,而不是先看他「能做什麼」。即使是身心障礙者,都還是有他們可以發揮的長處。他舉例說,像有些人做飯店的接待工作,每天只需幫客人開門關門,沒做多久可能嫌膩或覺得無聊,但若將心智障礙者打扮得整整齊齊,讓他去做這樣的工作,他或許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且感到開心。「選擇了適合他們的工作,他們也可以做出正面意義、扮演得恰如其分!」這些都是柯平順教授從事這個工作多年以來,對身心障礙者親身觀察到的狀況。

幫助身心障礙者回歸社區生活發揮更大價值

「社會上若能對身心障礙者有正確的認知與接納,無形中就能降低很多對障礙者本身及家人承受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在社區之中。」柯平順說,他所謂的「社區」並非指一般人所說的住家附近,而是泛指身心障礙者日常所處的環境,也就是所謂的「生活圈」。柯平順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身心障礙者回歸社區生活,並且藉由家庭的功能照顧他,家庭溫情對身心障礙者有很大的支撐力,可協助他的生活過得較為穩定。

為了鼓舞身心障礙者,政府及民間服務單位不斷地努力規劃各種政策方案,提供多元化社區日間照顧與服務,讓身心障礙者能以自身能力參與,體驗及學習社會生活,增進社會適應力,促進獨立生活能力及參與社區生活。柯平順指出,政府致力於維護身心障礙者各項基本權利,規劃並推動相關政策與福利措施,包括經濟安全、生活照顧、輔具資源及專業化服務等,但仍有收容機構不足,服務項目無法滿足的聲音。柯平順表示「政府的財政有限,福利措施無法使所有民眾滿意是正常的現象」,也提醒應正視此種「永遠期待被保護」的現象,期望身心障礙者可以逐漸跳脫被保護的角色,發揮無限價值。

   將能做的事發揮到極致,身心障礙者也能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圖片提供:安德啟智中心)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