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6-12
 
 
 
 
》食安五環 為民眾層層把關

近幾年臺灣發生多起食安問題,讓食安議題備受關注。面對過去與現在不法業者的各種違法、犯罪型態,政府提出「食安五環」改革方案來因應,透過政府各部門的努力,從食材的生產地點到餐桌,確保供應鏈每一環節都符合衛生、安全標準,讓民眾吃得更安心。

 
 

跨域整合 協力治理食品安全

隨著地球村的形成及網路資訊的突飛猛進,食品的來源及管理的面相趨於多元化、新穎化與資訊化;又因為產業分工精細,食品製造產銷鏈也日趨複雜,加上國際貿易自由化之趨勢,除了境內產品外,境外輸入產品亦趨多樣化;而食品來源,基因改造食品、新穎原料等非傳統食品及原料之發展,也增加民眾對於食品安全之疑義及疑慮,加上因工業發展致使新興環境污染物進入食品鏈等因素,同時顯現食品安全管理面向的多元化。

食品安全受到世人的重視,世界各國也將食品安全管理的改革,列為各國的施政重點。自2002年歐盟訂定一般食品現代法、2003年日本訂定食品安全基本法後,各國也相繼檢視及修訂其食品管理法規。2008年中國大陸因應三聚氰胺事件之重大衝擊,隨即訂定《食品安全法》;美國為解決微生物危害對消費者之威脅及有效管理境外輸入食品,2011年施行《食品安全現代化法》;加拿大政府將食品安全列為其施政重點,2012年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通過新的加拿大《食品安全法》;而2015年紐西蘭與中國大陸也分別再次修訂其《食品法》,及《食品安全法》,使食品管理更為精進。

2008年三聚氰胺攙偽事件起,食品安全犯罪手法日趨複雜多樣。為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我國積極推動法令修正,自2013年起多次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且更名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逐步完備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制度,朝向提升食品業者管理能力的方向邁進。

然而食品生產供應鏈與衛生、農業、環保、工業、關務、稅務、經貿、外交、警政與法務等不同機關息息相關,各部會雖各司其職,但在資源分散、整合有限及溝通落差下,顯現出分段管理未臻完善處,導致不肖廠商有機可乘。因此,除了透過修法對不法業者懲處外,應本著食安一體的原則,營造跨域整合,協力治理的團隊精神,建立跨部會橫向溝通整合及中央與地方垂直之縱向聯繫合作機制,持續推動與落實執行,齊心為食品安全共同努力,才能降低食品安全風暴再度發生的可能性。

食安防護網 三級品管好安心

為確保食品衛生安全與品質,食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已將「食品安全」列為公共衛生的施行要點,提出三級品管策略,建構全面的食品安全防護網,從源頭建立理想食品及農產品的生產鏈,藉由政府、業者以及民間三方共同來把關,提供優良消費環境。

1. 第一級品管

政府將執行產品強制檢驗,從原料到成品期間,定期追蹤檢驗,並訂定「食安監測計畫」追溯食品原物料源及產品流向,以及規定業者設立實驗室,自主檢驗,建全自主管理模式。

2. 第二級品管

由第三方驗證機構查核,依規定稽核業者的場域、原料、製程與產品風險,落實衛生安全管理系統。

3. 第三級品管

針對高風險業者進行專案重點稽查,嚴懲不法業者,鞏固食安品質。除了把關外,同時輔導業者提升自身衛生安全能力,從源頭維護食品的安全,讓民眾可以「食」在安心。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