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6-12
 
 
 
 
》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讓心智障礙朋友活出美好未來

智能障礙是一種終生的發展異常,但是只要能透過系統性的個別學習規劃以及全方位照護服務,仍舊有機會改善障礙程度,引導他們發揮自我最大的潛能,並且獲得與一般人一樣有尊嚴的生活和豐富生命歷程。

 
 

收起淚水 化悲傷為動力

70年代對於「唐氏症」、「腦性麻痺」、「自閉症」、「智能障礙」等疾病都相當陌生,這類疾病患者在就醫、照護方面都極度缺乏專業機構的協助,「我們彷彿就像是被社會所遺棄的一群人」讓身為重度智能障礙孩子母親的宗景宜決定挺身而出,她集結了有志一同的家長們,於1987年創立了臺灣第一個由身心障礙者家長所發起的社福組織「心路基金會」。

僅靠著大眾募款與政府補助的有限經費,每年為四、五千名的智障者提供特教、復健、日間照顧、住宿、就業、社會參與等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心路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坦言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看到這些心智障礙者家庭能逐漸獲得社會基本的尊重,就會覺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很值得的,也成為了心路基金會堅持下去的一大動力。

激發生命潛能 爭取人性尊嚴

宗景宜表示,心路的服務不能只有教育、訓練、陪伴和照顧,為了增加心智障礙者融入社會的可能性,同時降低家庭和社會的照顧負擔,近年來,心路的服務發展重點還多了有關促進融合、社會參與、友善環境,以及偏鄉服務輸送和針對中高齡智能障礙者的服務,共可分為四大工作主軸:

1. 早期療育

提供包括發展啟蒙與發展促進服務、機構式早療服務和偏遠鄉鎮的行動早療,幫助06歲發展遲緩及發展障礙兒童,獲得如學前特殊教育、健康與生活照顧、家庭支持、親職活動等服務。

2. 就業支持

根據求職者的需要提供個別化服務,使身障朋友的就業率大為提升,也幫助雇主找到適合、穩定性高的好員工。此外,心路也積極推廣職務再設計概念,包括改善職場工作環境、改善工作設備或機具、提供就業所需輔具、調整工作方法等,以創意幫助身障朋友解決在職場上的適應難題。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