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17-06
 
 
 
 
》快樂工作不是夢-職場心理健康促進
現代人在高度分化的分工及緊湊的生活步調下,壓力與焦慮是大眾普遍的經驗,壓力若長久不被解決,則會隨著時間之累積成為較嚴重的壓力,進而引起生理不良反應。研究發現,過多壓力與過少的壓力都會讓員工產量趨近於零,只有適中的壓力讓人呈現最高產量。
 
 

員工因壓力帶來的身心症狀,不僅造成組織生產力下滑,也可能讓職場安全亮起紅燈,若發生職業災害,除了影響員工的人身安全外,更可能損及公司形象,造成雙輸的局面。

因此,陳秋蓉建議,組織的內部主管應在平常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與員工建立互信互賴的關係,同時,內部主管應接受初級諮商訓練,學習觀察員工的身心狀態。如有發現異狀,便可以找適當機會了解原因、解決問題,或是透過非正式的傾聽,消解員工的心理壓力,這對於促進心理健康可達到實質的效果。

「員工協助方案」 讓工作更快樂 

為了處理員工的健康、心理或家庭問題,早期企業透過員工輔導方案,近年來則採行「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透過服務系統的建置和專業服務的提供,來預防或解決影響個人工作表現的相關因素,例如:工作適應、人際、婚姻、健康、家庭照顧、法律等,企業可依組織員工的工作性質與需求,選擇適合的服務模式。

員工協助方案可針對特別需求者,如:中高齡、身心障礙、新進員工等,規劃相關協助措施,藉由講座、諮詢服務、支持團體或工作設計調整,協助員工提升工作適應並穩定工作表現。目前勞動部有專屬企業的「員工協助方案」,安排專家入場進行組織分析,協助企業規劃專屬的方案。

陳秋蓉強調,透過員工協助方案的日常教育訓練中,提醒大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或是將心理健康檢查落實在例行健康檢查中,都有助於大家意識自我心理健康狀態,假如發現稍有低落,便可即時啟動正向鼓舞機制,避免心理狀態越趨低落。最重要的是,雇主必須建立「身心健康的員工是企業重要資產」的觀念,打造健康、愉悅的工作環境,自然能讓企業邁向正向發展,創造雙贏。 

完備政策及法令 促進職場心理健康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 條第2 項中,明確指出「雇主對保護員工身心健康之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陳秋蓉表示,我國對於員工的身心健康,已在法令上對員工有明確的保障,作為促進員工身心健康的最重要依據,也是預防員工發生身心健康事件的法源。

衛生福利部為了提升職場心理健康,推動「國民心理健康第二期計畫」,協助勞動部強化職場相關人員對心理健康的敏感度及危機處理能力,並提倡符合不同職場特性的心理健康促進方案。 
目前已設置的「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網站,內容包括職場心理健康及相關衛教資訊,亦設有24小時免付費的心理諮詢專線提供大眾使用;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均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與自殺防治等諮詢、轉介以及資源網絡連結服務。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