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人才 勇敢面對挑戰
戰情中心成立之初,開辦「巨量資料工作坊教育訓練計畫」,培訓期間以六個月為一梯次,邀請資料探勘、生物統計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授課;現階段已進行四個梯次的人員培訓。參訓人員通過檢定,即核予結訓合格證書後,留任戰情中心,或返回原業務單位貢獻所學,增強剖析業務資料的能力,以及風險預判的準確度。
「只要從戰情中心出去的資料,都有科學根據。」吳立雅說,透過資料分析強化預警機制,不再是發生問題才啟動調查。目前,由於食品業者類別複雜,且資料多來自跨部會系統,如何在整合資料時,讓不同時期開發出的系統,以及資料分析的語言,能互相溝通並加以串連,是戰情中心面臨的最大挑戰。
其次,產品的「菜市場名」過多,像是「甘藍菜、高麗菜、玻璃菜」屬於同一種菜,「萵苣、A菜、大陸妹」都算萵苣一族,「蕃薯葉」同「地瓜葉」等;林林總總的品名,除非事先均定義完成,電腦才有辦法辨識,而為了產品名稱的「正名」,耗費不少的時間與精力。
吳立雅透露,「其實資料分析只占工作的兩成,多半時間是在處理資料上,資料需確認無誤,方能往下作業」。因此,戰情中心亟需能將「資料分析」結合「食品與藥物」知識的跨領域人才,如此才能將大數據資料轉變成有用資訊。
跨域人才合作 支援前端作戰
目前中心成員來自資訊管理、食品、檢驗、公共衛生、藥學、生物醫學資訊等領域,每天處理各種複雜的數據資料,最需要擁有專業知識,且充滿熱忱的人才。今日戰情中心能有如此豐碩成果歸功於大家共同努力,透過團隊相互合作,方能進一步提升資料的廣度與深度,成為守護食品與藥物安全前端作戰的有力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