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15-12
 
 
 
 
》穩固體系基礎 守護完善服務
長照服務體系及人力規劃
根據國發會於2014年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從2 014年的281.2萬(12%)增加到2036年的6 4 0.7萬(28.1%),至2061年時更高達735.6萬,佔總人口的41%;而在65歲以上的人口群中,85歲以上老年人所佔的比率,更是逐年攀升,顯示「人口老化」問題在我國必須受到極度重視。
 
 
全國22大區、63次區、368小區 織起綿密照護網

在長照服務網的規劃中,國立陽明大學林麗嬋教授指出,區域化是首要的考量,以區域為單位,規劃各區所需的服務人力與設施,以達成各區域長照資源均衡發展的目標。長照服務網區域之規劃,係依各縣市人口、需求、交通距離, 將長照資源網絡區分為大區、次區、小區,並考量長照資源發展的社區化與在地化,以及現行照管中心專責長照資源的整合與管理,以「縣市」為單位,將全國畫分為22個大區。  

另外,為了提升長照資源的可近性,根據民眾就醫習慣、交通時間、生活圈、人口數等因素,將每一個縣轄組合數個生活區域相近鄉鎮成為一個次區,將全國畫分為63個次區。同時,考量民眾對社區式、居家式長照服務在地化的需求,以「鄉鎮」為單位,畫分為368個小區。

目前在各大區均以設有照管中心,未來計畫在每一個次區都要設置「照顧管理中心分站」,另外,考量民眾使用服務的普及性與可近性,每個小區均要有「居家式服務」。至於資源較缺乏的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將朝向擴展社區化長照資源館並設置「整合式服務」而努力,整合各類人力,提供跨專業且多元、多層級的長照服務,以達到在地化、社區化、適足規模等原則,除此之外,林麗嬋表示,「更希望在地居民能夠接受訓練加入在地長照服務,讓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穩固在地長照服務體系」。

在2013∼2016年的第一期計畫中,首要重視優先發展社區式和居家式的長照服務,期使降低入住機構式的長照服務比率,令所有有長照服務需求的人,都能得到適合的服務。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