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17-03
 
 
 
 
》看不見的殺手 改善空污從我做起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空氣污染是影響健康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城市空氣污染的程度,會加重民眾的呼吸系統(長、短期)和心血管健康負擔。
 
 

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2013年發表的「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癌症」報告也指出,在室外暴露於空氣污染中,將導致肺癌及增加膀胱癌風險。而室外空氣污染物(含懸浮微粒),如柴油引擎廢氣、吸菸和二手菸均為人類確定致癌因子(Group1)。透過降低空氣污染程度,可以幫助減輕由呼吸系統感染、心臟病和肺癌帶來的疾病負擔,遠離看不見的健康殺手,可以從生活中做起。 

PM2.5濃度高 自我防護措施這樣做

在各種空氣污染物中,以可吸入性細懸浮微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最大。細懸浮微粒係指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簡稱 PM2.5,由於粒徑小,可深入肺泡抵達細支氣管壁,干擾肺臟內的氣體交換。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環境中,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以及增加肺癌的危險,而老年人、兒童、心血管疾病患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婦、肥胖者,皆是易受細懸浮微粒影響之危險族群。

減少環境空氣污染之有效預防措施主要為源頭管制,推廣綠色交通,包括鼓勵民眾多使用大眾運輸系統,使用低污染車輛,如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減少傳統機動車輛造成之空氣污染問題。此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在全台各地進行空氣品質的監測,民眾可以自行在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網(http://taqm.epa.gov.tw/taqm/tw/default.aspx)了解即時的空氣品質情況,並依據其空氣品質指標(AQI)來決定自我保護措施。

若戶外PM2.5濃度高時,如空污警報或上下班車潮巔峰時段,民眾可以做到以下自我防護:

一、 戴口罩出門(一般手術用口罩約有70-80%過濾及吸附效果,N95口罩為95%)。

二、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避免長時間待在戶外。

三、 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洗鼻腔。

四、 建議適當關閉窗戶。

五、 運動員需減少在上述時段進行室外練習的頻率。

六、 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