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成立後,原本隸屬內政部的社會福利體系與原衛生署的衛生體系正式合併,邁入「衛福」一家的新局面,讓衛生福利部在人力組織、預算資源上成為我國最大部會之一,但面對龐大繁雜的業務,健康與福利該如何有效分工、如何劃分權責,才能平衡發展,這是文化融合的道路上亟須努力的目標。
為精進醫療及健全福利服務體系,行政院自2009年起開始籌備規劃組織改造,即使衛生福利部已正式成立屆滿週年,「衛生大、福利小」的爭議仍是許多人的疑慮。
提升社福層級 加速組織磨合
曾經受命擔任衛生福利部籌備會召集人的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表示,組織改造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是「1署2司」(社會及家庭署、社會救助及社工司、保護服務司)掌管中央政府的社福政策,但實際上,有一些司是共用的(例如:綜合規劃司、社會保險司),與原有的編制相比,社福的比例是微幅增加了一些,這也代表著衛生福利部對於社會福利的重視。但薛承泰也不諱言,衛政與社政本質上即存在著先天的差異。
首先,就編制來說,衛生明顯比社福大很多,畢竟社福單位是來自內政部社會司、兒童局、家庭暴力防治委員會等3個單位,大約只有原衛生署八分之一的人力。
其次,他強調衛生署與全世界的接軌及連動性很強烈,在行政院所有部會裡,算是數一數二的。道理很簡單,全球只要一發生傳染疾病(如:H7N9、新型流感等),台灣也無法置身於外,衛生機關必須隨時繃緊神經才能立即因應。
最後一點不同的是,一般而言,在台灣的升學過程中,醫學院或公共衛生學院的排名,比社政相關科系高。以上各因素難免造成社政人員的心理負擔。因此,他特別提醒衛政人員,要充分體諒社政人員,互相瞭解對方的特質之後,方能慢慢融合,讓業務執行更加順暢。
許多社福界人士質疑,僅僅以100多名的社政人力編制,是否足以承擔全國龐雜的社福業務?駐守在社福第一線,為弱勢族群發聲的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理事長吳玉琴說,雖然整體預算規劃上社政遠高於衛政體系,但從衛生福利部各機關的人力編制上社政人員的確遠遠不足。
從資料來看,中央健康保險署正式編制逾3千人、疾病管制署近900人、食品藥物管理署為500多人,但社會及家庭署(簡稱社家署)卻僅編制112人。雖然同樣是三級機關的「署」,社家署顯然是個小署,難與衛政系統的大署平起平坐。因此吳玉琴也懇切建議主管機關,必須先改善「衛生大、福利小」的問題,有效擴增社福機關的人員編制,檢視現有的人力配置,調整內部員額的分配,這些都需要仰賴衛生福利部的智慧。
質量均衡 修正衡量標準
衛生福利部成立一年來,我們看見了社福的新契機,卻也憂心於關鍵問題未見明顯改善。薛承泰就指出,像是衛政與社政內部的績效指標,調性就有明顯差異。衛政有很多可以量化做指標,比如疾病的盛行率與治療率。
社政當然也有量化指標,但通常是執行率,很多業務比較無法具體化成指標。衛政人員的忙碌大都看得到,專業也較受肯定;可是社政就不太一樣,尤其天下太平時,沒人注意到社政人員在做什麼,一有事情發生,通常立即有人怪罪。因此他表示,若要充分發揮組織效能,絕不能採用衛政的標準來衡量社政的表現。
除了「量」,對於「質」的提升也是一大考驗。目前公務人員社會行政類科沒有報考科系的限制,只要通過公職高考,就有機會進入社福機關工作。但其實社福是做「人的服務」,如果只透過高考選才,如何提升行政體系素質?
吳玉琴認為,社會行政業務的執行同仁,最好由社工系或社會福利系等專業人才擔任,與醫事護理專業出身的衛政人員對話時,也不會因為專業素養不足,而矮人一截。不過關於公職考試資格的修改,權責在於主管機關考試院,尚有賴多方協調。
目光放遠 邁向跨領域合作
衛生福利部成立至今,最大的變化是業務範圍從衛生擴及社福單位,以及業務單位名稱的改變。業務變動,人員也大幅更替,多項業務亟待整合。以長期照顧為例,護理及健康照護司主管長期照護、護理機構管理等業務,但社家署的老人福利組又設有照顧發展科,兩者業務重疊性高,讓長照出現雙頭馬車的現象,必須進一步整合或分工合作。
薛承泰指出,以《長期照護服務法》來看,涉及衛政與社政,不能因人員背景、專業與經驗的不同,而使修法產生障礙。目前台灣老年人口占11.5%,與日本的25%、歐盟的18%相較,並不算高,但20年內,台灣老年人口增加速度會很快,因此現在就要做準備。
不過推動長期照護的過程中,不管是照顧老人、身心障機構或護理之家等,相關團體都強調各自的經驗重要性,相對增加了溝通的困難度。預估2025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達20%,與今日情況大不相同,如果用過去的經驗去規劃未來,就失去修法的意義了!因此,大家必須對未來有共同的瞭解與銜接當下的認知,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吳玉琴也表示,衛生福利部在機關名稱上是衛生、福利各占一半,但社福團體衷心期盼兩者能真正取得實質的平等地位,讓社會福利系統更健全。
社福體系是站在服務對象的權益發言,如果被服務的對象沒有受到應有的對待,就是行政體系出了問題,必須仰賴大家共同來解決。吳玉琴也強調:「我到日本觀摩在宅醫療時,日本的醫師強調,這是跨專業的合作,大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努力,共同讓老人成功在地老化,這種精神值得台灣學習。」
包容體諒 齊心創造新局
衛生醫療與社會福利經過1年的磨合,如何一一克服挑戰才能更符合社會期待,是全民關切的問題。尤其,中央政府掌管政策制定的方針,真正推行業務的是地方政府。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如何銜接,才能讓醫療與福利確實的整合,在執行面的協調也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談到對於衛生福利部的未來期許,薛承泰說,自己在政府部門服務時,一直強調一個觀念,每個人要對未來有充分的想像與瞭解,就不會太過於執著自己過去的經驗與專業,在不同的經驗中,才有融合的希望,才能朝向社會真正需求的融合。
人民的福祉必須仰賴跨專業的團隊合作及相互尊重。吳玉琴期待3∼5年內,衛生福利部能有具體改善,調整社福人力、提升素質,衛政與社政不分彼此,讓民眾獲得完善的健康與福祉,開展社會福利的新頁。
※ 特別誌謝
1.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薛承泰
2.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理事長 吳玉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