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4-07
 
 
 
 
》偏鄉醫療再進化 健康你我零距離
 偏鄉數位照護網 全民健康零時差

對偏鄉地區而言,醫療照護就如同奢侈品般,全台48個山地及離島地區約有70萬的人口,但醫療資源卻相當匱乏。衛生福利部十多來年一直致力於「送醫療到偏鄉」,但簡單的6個字,實際執行卻是工程浩大的一條漫漫長路。

 
 

桃園縣復興鄉的李姓婦人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她是一名年約60幾歲的當地居民,某天突然發生氣喘症狀,並持續了3個月之久,期間至附近診所就醫數次仍然未獲改善。直到她前往轄區衛生所看診,進行X光的檢查,資料隨即傳送至部立桃園醫院,醫生懷疑是肺腫瘤,因而轉介她至林口長庚醫院仔細檢查,結果確定罹患心臟血管瘤,必須立即至醫院追蹤與治療。事後,她非常感謝復興鄉衛生所的醫護人員們,讓她能及時發現疾病並早期治療,才讓病情得到完善的控制。

雲端照護平台 共享醫療照護資訊

而一個整合性健康照護服務的平台─「偏鄉地區資通訊科技基礎建設」,是縮短城鄉時空差距的背後功臣,它結合了「健康照護」與「電子病歷雲端化」的觀念,包含頻寬改善、醫療與影像資訊系統、IDS與行動醫療、遠距門診與遠距影像判讀、推動電子病歷雲端化等項目。

目前,全國48個偏鄉離島衛生所電子病歷交換調閱系統,已於去(2013)年底全部建置完成,並有260家醫院加入電子病歷互通計畫,預計今(2014)年還有1萬家診所將陸續加入,年底將擴大為500家醫院及2萬家診所。偏鄉居民無論是在當地衛生所就診,或前往合作的醫院進一步檢查、診療,甚至之後回到居住地的衛生所回診,都可以運用此系統,不必再大老遠長途奔波掛號就醫、看報告,既方便又省時、省錢。

偏鄉衛生所的人員表示,雲端照護平台對於部落的肺結核病人,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個案照顧上尤其有明顯助益。因為醫事人員養成計畫所培育出來的原住民醫師,有7成都留在原鄉衛生所服務,他們與部落中的患者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讓患者感到特別親切與信賴。現在,透過「共用醫療資訊系統」及「醫療影像傳輸系統」,肺結核病人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個案,都可以在當地衛生所得到醫院級的照護。偏鄉護理師對於系統的功勞感受尤其深刻,因為過去部落裡的患者常常礙於工作沒時間,或路程遙遠堅決不肯就診,衛生所人員總要以《傳染病防治法》來勸逼病患就醫,甚至有時得陪同下山或幫助接送;自從系統建置之後,衛生所就能更便捷的完成追蹤治療,不需要再一路追著病人跑了。

衛生福利部亦在2006∼2013年間,於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等15縣55家衛生所,建置共用醫療資訊系統,達到省錢、省時、省事、便捷、準確及安全等多項優點。以嘉義縣阿里山鄉的居民為例,往返嘉義聖馬爾定醫院一趟的費用,包括單次看診費400元、交通費500元、無法工作的經濟損失800元及外出餐飲雜費200元,總計約1,900元;若以偏鄉就醫人次估計,1年約減少40萬人次類似的就醫花費,即可省下7億5千萬元的龐大費用,偏鄉離島居民就醫也不需再忍受舟車勞頓之苦。 



 
山地離島雲端健康照護記者會。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