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4-07
 
 
 
 
》旗山醫院的新生 守護偏鄉的曙光

從2009∼2013年,短短4年期間,地理位置偏遠的旗山醫院,從缺乏醫療資源的醫療機構,蛻變為資源完善的重要醫院,並榮獲「癌症防治績優四大獎項」、「醫策會醫療品質獎系統類機構推行獎」、「醫院評鑑優等」等獎項,更是少數通過「中度急救責任醫院」的地區醫院。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讓旗山醫院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創造出如此傲人的佳績呢?

 
 

旗山醫院除了醫療人員的不足,設備上也是相對老舊的,因此積極引入最新設備,全力支持醫師發揮專業與所長,也是首要任務之一。舉例來說,旗山位處交通要道,常送來車禍造成頭部外傷的重症患者,而以往旗山醫院因礙於醫療設備不足,而無法立即施行開腦手術,必須轉介到鄰近的義大醫院或高雄榮民總醫院,不但延誤急救時間,提升患者死亡率,也會造成醫護人員深深的無力感。

鄭舜平到任之後,引進64切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震波碎石、顯微手術等設備,至今旗山醫院已經完成2∼3百個腦部手術,「醫師不用前往醫學中心,在旗山醫院也可以發揮所長。」

打造社區醫療 從「心」建立醫院形象

透過這些改革,旗山醫院漸漸地在當地居民心中建立起新的形象,但鄭舜平希望旗山醫院能做更多的事,幫助更多人。他拜訪地方重要人士,深入瞭解地區需求,決定與社區營造結合,由醫師、護理師、檢驗師與社工組成社區醫療團隊,於當地農會、廟宇等地進行醫療相關服務,平均每週出訪一次。此外,旗山醫院也常至各村里和社區內進行衛教宣導、健康篩檢、居家服務;另也設立醫療巡迴專車,接送弱勢與交通不便的鄉親就診。

最後,為了給居民耳目一新的感受,旗山醫院也逐層翻修醫院的硬體設施,再將醫院外牆重新拉皮,並加強防水,「以前下雨就會噴水進來,現在問題也解決了。」

現在的旗山醫院在鄭舜平成功整頓之下,已獲得當地社區居民相當大的肯定。鄭舜平說,他曾在醫院搭電梯的時候,民眾從白袍上的名字認出他,都會主動跟他說,「旗山醫院進步很多,跟以前都不一樣了,很感謝你!」也有民眾跟他說,「以前生病都要送去榮總或長庚醫院,但現在送到旗山醫院就近照顧,就不會影響工作了。」

還曾有當地居民向鄭舜平說,「從十號高速公路下來,遠遠看到旗山醫院,就知道回家了!」旗山醫院儼然成為當地的地標,帶給鄰近居民親切的歸屬感。在夜晚的燈光照明之下,旗山醫院就像當地的燈塔,不僅24小時照亮旗山地區,也提供安心與溫暖給當地的居民。

品質管理 提升醫院效率

除了醫療資源的改造,醫院內部的管理,也是鄭舜平致力改造的一環,他常向同仁說:「我們一定要有公立醫院服務弱勢的精神;但也要有私立醫院的價值,效率不能比別人差。」他引進了平衡計分卡作為醫院管理的工具,以醫師為首組成24個事業與行政團隊,並以財務、顧客、流程、學習四個層面,制定每個團隊的策略目標,並每季報告、檢討實行績效。

施行平衡計分卡政策的初期,雖然也有醫師表達疑慮或反彈,但隨著醫院業務逐漸改善,旗山醫院整體人員的素質及服務品質提升,醫師也學習到帶領團隊與管理方法,從中獲得不少成就感,這套評量方式也才開始獲得肯定與認同。

鄭舜平也利用「走動式管理」的方式,勤走醫院各單位,直接與各區同仁溝通。漸漸地,醫院的問題越來越少,他與醫院同仁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了。即使下班之後,他還是會把「走動式管理」當成「休閒活動」,隨時瞭解院內急診、病房的調配情況,透過電話與值夜班的醫護人員溝通。經常讓同仁笑說:「這算哪門子休閒啊!」

將心比心 滿足偏鄉居民的需求

一路帶領旗山醫院走過艱難路程的鄭舜平,最感欣慰的莫過於及時拯救了居民們的性命,他表示曾經有一位30多歲的男子,平時在大樹區工作,與住在旗山的太太分離兩地,而太太當時剛生產完,正在娘家坐月子,不料某天男子下班騎車前往探望老婆與小孩,路途中卻不幸發生車禍,送到旗山醫院的時候,昏迷指數只剩4、5分,幸虧當時醫院剛引進開顱手術的相關醫療儀器,順利為男子完成手術。



 
旗山醫院之夜色。
考量偏鄉居民交通不便的困擾,醫療團隊也特別前往各地區進行義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