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媽媽是一名家庭主婦,60歲時加入國民年金,今(2015)年1月滿65歲的她,每月已可領取4千多元老年年金,讓老年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新婚2年的張太太,婚後辭去工作加入國民年金,剛生小寶寶的她,立刻享有月投保金額1萬8,282元的生育給付;現年25歲的大偉,剛退伍還在求職中,先加入國民年金,等到找到工作投保勞保後,65歲退休之際,就可同時領取勞、國保老年年金,享有雙重保障。
2008年10月上路的國民年金,開辦至今已邁入第7年,凡無勞、公、軍、農保險,年齡在25歲至65歲者全部自動納保,累計納保人數超過800萬人,給付發放140多萬人,彰顯「老有所養」的全民社會保險精神。然而,目前繳納率僅約5成,許多被保險人未如期繳納保費,不僅損失政府補助保費的福利,如遇突發事故,國民年金相關給付也無法立即提供援助,相當划不來。
小國民年金補足社會保險缺口
自1994至1995年間全民健保上路之際,即開始規劃我國國民年金制度的社會福利教授詹火生,目前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衛生福利部國民年金監理會委員、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是臺灣社會福利制度發展的關鍵學者。他表示,當初提出兩大方案,一是「大國民年金」,舉凡25∼65歲國民不分職業全部納保,估計約有1,400萬人,既有的勞、公、軍保則為附加上去的保險;另一種為「小國民年金」,排除具有其他社會保險身分者,被保險人約400萬人。雖然大國民年金為普及性年金,但在整合既有的社會保險制度上有實質困難,爰此,後續發展就以小國民年金為主要規劃方向。
詹火生回憶,《國民年金法》草案在1998年已大致成形,準備隔年送立法院審理,但1999年不幸發生九二一地震,萬事莫如救災急,國民年金因而擱置;2000年換黨執政,直到2007年始立法通過,年滿25至未滿65歲無工作者全面納入國民年金保障。但與原先規劃仍有些不同,農保與國民年金脫勾,具有農民身分者依舊參加農保,使得國民年金適用範圍縮小,不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