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5-03
 
 
 
 
》掌握黃金恢復期 拒當醫院常客
全民健保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計畫
隨著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的病患在急性醫療後可能出現失能情形,這些失能者的醫療照護問題,其實是家屬與社會沉重負擔。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試辦「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Post-Acute Care, PAC),將大幅提升急性後期之醫療品質,以解決病人反覆進出醫院的問題。
 
 

自2014年1月1日起,健保署為建立病人急性期後因失能所需之新照護模式,優先選擇共病及跨科較多、較複雜,人數亦多之急性腦血管疾病優先試辦「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

腦中風一向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2位,中風病人在緊急送醫後,在醫師認定病情穩定可以出院的情況下,都屬於急性醫療的範圍,病人在確定無生命危險之虞後出院,往往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照護與復原,這就是「急性後期照護」。如果在這段期間照護不佳,而導致嚴重失能無法自理,就會落入需要長期照護的階段。健保署施行「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試辦計畫」的目的,係針對腦中風病人急性期後的失能,依照個別失能程度,在復健治療黃金期內,透過一連串復健相關整合式照護服務,促進病人能較快速恢復或改善失能程度,進而恢復功能自主與健康,提升獨立生活能力,免於不必要的急性再住院與反覆住院情形,病人能獲得連續性之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大步走仰賴社會與醫療體系支持

阿琴(化名)58歲,原是市場賣菜小販,個性開朗健談,是市場的開心果,在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後,右側偏癱,有中度失語症,心境也轉為憂鬱封閉。

阿琴經主治醫師建議,參與健保署正在試辦的PAC計畫,可及早提供完整的復健治療,對於工作忙碌的家屬來說,無疑地放下心中大石,而阿琴在去月10月開始接受完整復健治療與整合式照護後,行動雖然還是遲緩,但步伐已跟正常人無異,還能在家人攙扶下走樓梯,自己可拿湯匙吃飯,走路跌倒的風險從原先的90%降到今日的5%,不時還有醫療團隊到家追蹤,關心復健細節,使她復原情況更加良好,現在她開始在市場走動,幫忙以前的老朋友叫賣,重展開朗笑顏。



 
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重點特色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