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可能是藥品 各國規範大不同
此外,由於各國管理規範不同,某些食品可能是藥品,例如葡萄糖胺、高單位含量的維他命C在美國為健康食品,但在我國卻以藥品列管。王博譽說,這些都是在外國購買藥品前,應先查詢清楚的資訊。
近年來因日圓貶值,臺灣旅客赴日旅遊人數大幅成長,「合利他命」、「Wakamoto」、「新表飛鳴S」、各種眼藥水及肌肉痠痛貼布等,常是民眾託買的藥品,攜帶回國超量事小,但如果使用後有副作用就得不償失。
王博譽舉例說明,國人愛買的「新露露感冒藥」及「黃金A微粒感冒藥」,含有二氫可待因(dihydrocodeine),該成分屬於鴉片類止咳藥,有成癮的可能性,切勿過量或長期使用;另一種日本藥品「EVE止痛錠」,含異布洛芬(ibuprofen)成分,可能會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胃腸出血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產生史蒂芬強生(Stevens-Johnson)症候群,有嚴重皮膚不良反應的風險。
因物美價廉也頗受歡迎的泰國,也是國人大舉「搬貨」的旅遊勝地。但王博譽說,號稱可止痛消炎、治療筋骨痠痛的「強骨力膠囊」,含有類固醇類之迪皮質醇(dexamethasone)成分及吲哚美洒辛(indomethacin)非固醇類抗發炎成分,迪皮質醇可能會影響受損皮膚癒合,並有淤斑、紅斑及排汗增加等現象、可能有月經週期不規則等副作用;吲哚美洒辛則有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胃腸出血、尿血症等副作用。
藥害救濟服務 國外藥品不適用
王博譽表示,出國購買成藥,藥品說明書未標示中文,民眾看不懂使用方法,也不清楚正確用量、用途、禁忌與副作用等,很可能吃出問題,危害身體健康,花錢又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