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6-06
 
 
 
 
》預防孩童齲齒
從觀念做起
國內孩童齲齒盛行率居高不下,家長的口腔照顧觀念不夠是關鍵。為響應3月20日「世界口腔健康日」,衛生福利部推動「長牙就看牙,定期看牙醫」的口腔保健正確觀念,呼籲家長平日做好孩童預防齲齒工作,守護未來主人翁牙齒的健康。
 
 

童牙齒健康與否,不僅影響咀嚼能力,也與減輕腸胃道負擔、促進身體健康,兼顧美觀與幫助發音準確等重要功能有關,更是孩子建立基本生活品質、自信心與生長發育的重要關鍵。


錯誤觀念 助長齲齒惡性循環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1年的調查顯示:國內5歲兒童齲齒盛行率79%,幾乎已達八成,顯示幼童齲齒的問題非常嚴重!雙和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黃慧瑜整理問題主因為以下幾點:
1. 家長不知道出生後就要開始幫小孩清潔口腔
2. 沒有儘早戒除夜間喝牛奶、母奶的習慣
3. 沒有儘早使用含氟牙膏
4. 甜食與含糖飲料盛行
5. 沒有定期到牙醫院所檢查牙齒

齲齒的發生,剛開始並沒有症狀,接著吃東西、喝水時會疼痛不適;若未及時進行治療,待細菌蔓延之後,更會造成牙齦腫脹、化膿、甚至顏面部蜂窩組織炎。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將來會換牙沒關係,可是還沒長出來的恆牙同在高齲齒細菌數量的口腔中,無異大為提高齲齒風險。加上兒童不太會反應牙痛與尋求幫助,經常發炎後才被發現,疼痛造成孩子吃不好、不吃、吃得慢,更容易造成齲齒、身體瘦弱。「孩童的口腔健康掌握在家長手上。所以首先要教育家長清潔口腔的重要性,並且從孕婦時期就開始推廣!」本身齲齒多的家長,口腔健康觀念不足,當然無法照顧好孩子的口腔衛生;再加上生活習慣不當,家長口中的細菌透過餵食、杯盤共用,也會跑到孩子口腔,造成齲齒機率變高。

幫助孩子潔牙 擁有健康生活


兒童一口皓齒需要家長用心維護,黃慧瑜說,兒童從長第一顆牙起,父母就要開始注意兒童牙齒保健問題,並呼籲父母在此時帶兒童至牙醫診所看診,同時建立父母維護兒童口腔健康的觀念。她更進一步指出,新生兒剛出生從喝奶開始就該注重口腔清潔,因為不論母奶或牛奶,口腔中只要有食物就會產生細菌,應勤加使用紗布巾清潔口腔奶垢,等到長第一顆牙之後,便可使用含氟牙膏清潔口腔。很多人以為要等孩子會漱口吐水才能使用,但是針對高齲齒風險孩童,預防更勝於治療,可利用低泡沫牙膏,乾刷再用紗布清潔即可。

6歲以前小孩自己刷牙只是培養習慣,家長替孩子潔牙才能徹底。為維護孩童口腔健康,家長睡前一定要幫忙潔牙,一天至少兩次。只要注意使用含氟牙膏、牙線棒,少甜食、定期看牙醫,便能有效預防齲齒。此外,政府也補助未滿6歲兒童每半年牙齒塗氟及12歲以下弱勢兒童每3個月塗氟一次。針對恆牙第一大臼齒,也提供窩溝封填補助,其實家中若有齲齒風險高的乳牙孩童也可以考慮施行窩溝封填,以預防咬合面齲齒。

另外,黃慧瑜也從臨床發現,很多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兒童齲齒嚴重,多肇因於未被注意的觸覺敏感因素,因此抗拒口腔碰觸,造成挑食、不太會咀嚼、吞嚥,更易引發齲齒。黃慧瑜建議評估敏感的孩童,可進行減敏按摩,從手掌開始,循序漸進地習慣碰觸之後,再由肩膀、臉頰、嘴角周圍到口腔內,一天兩到三次,便可降低孩童抗拒程度,願意接受口腔衛生照護,提升口腔健康。

要降低孩童齲齒的盛行率,除建立父母對孩童的口腔保健觀念外,更要靠父母的用心把關,做好口腔保健工作,以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