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16-06
 
 
 
 
》沉默不是最好的出口
性侵害犯罪防治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自1997年1月22日公布施行以來,每年約有1萬多件疑似性侵害通報案件,為維護兒童及智能障礙者之司法權益,2015年12月23日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部分條文修正。
 
 

性侵害事件對被害人的影響

性侵害事件造成被害人身心長遠的傷害與影響,所產生的創傷症狀包括:身體功能狀況下降、恐懼及焦慮、失去自尊、罪惡感、社會適應不良和互動困難、認知功能障礙、性功能失常、烙印、無力感、解離性人格、重複性創傷及創傷壓力症候群,尤其對兒童和青少年被害人影響甚鉅,(如下表)。

預防兒少性侵害發生,家長可以怎麼做


• 教導孩子嘴、胸部、兩腿之間、尿尿的地方和屁股是隱私處,不能讓任何人碰。
• 建立合宜的親子互動界線,教導孩子分辨碰觸的好壞,並鼓勵孩子說出不舒服的碰觸。
• 加害者在進行性侵害之前,常會以各種方式模糊或打破孩子的身體界線,如:有意無意的碰觸身體、身體檢查、講黃色笑話、玩醫生病人遊戲、看色情圖片或影片等,平時應教導孩子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若感到不自在或不安,可立即要求對方停止,不須聽從或順服大人的要求,並實際練習「跑開」及「大聲呼救」的動作,或練習拖延、尋找脫身的理由。
• 平常應協助孩子建立及經營可信任的人際網絡,並與孩子討論就近可以求助的對象。
• 教導孩子結伴同行,避免單獨行動或到人少危險的地方,一旦發現有異狀,可以跑到附近的商店、向路人求助,或撥打110、113求助電話。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