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放心、爸爸用心,教養更EASY
教養,經常是過與不及,教養的態度和分寸的拿捏,也常是夫妻意見不合的導火線。經常聽到許多媽媽在抱怨照顧孩子的辛勞,同時卻又不放心讓爸爸獨力照顧孩子,擔心爸爸讓孩子一直看電視、玩得髒兮兮或作息不規律⋯等族繁不及備載。最後,媽媽們只能無奈繼續燃燒母愛,承擔育兒的重責大任。
教養,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習題。如同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需要不同的教養方法;同樣的,父母的人格特質差異,當然會影響對於教養的看法與態度。因此,如果一方一味堅持自己的作法,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另一半與孩子的相處,卻忽視對方的努力和付出,迫使對方改變教養的方法,有時,反而會將另一半推離家庭,疏離於親子關係之外。
其實,只要大方向正確,有時,一些枝微末節的小事,可以不用那麼在意。尊重彼此不同的教養觀念,依據彼此的專長與特質分工,找出共同合作的照顧模式,或許可以讓教養更輕鬆和活潑。例如我家,媽媽和爸爸的角色和態度就差很多,但卻能彼此尊重(當然是經過溝通和磨合)。媽媽的照顧是如何無微不至,就不在此贅述。但是,爸爸的育兒經驗,卻也不見得一無是處。例如:爸爸準備的晚餐,雖然不見得美味健康,但著重新奇有趣;爸爸講故事,喜歡按繪本的圖畫即興演出,甚至會改編惡搞故事的結局,惹來兒女大喊「不是這樣咧~」,也讓孩子思考故事會有不同的結局;爸爸會和孩子一起去冒險、一起搗亂,甚至惡作劇,而這些,對於還在探索世界的孩子,這又何嘗不是一次次和爸爸的共同探險和小秘密。
我相信「每個男人的內心,永遠住著一個小孩」。男性育兒,雖然不見得照顧周全,也或許會違反常規秩序,甚至弄得家裡一團亂。但相反,也有可能因此給孩子更多的獨立、自我和創造的空間。適時的信任和放心,不僅可以獲得喘息,也讓孩子體會不同的觀點,感受不同方式的愛。
當你因為育兒感到疲累不已時,不妨放下手上的碗盤(奶瓶),交棒給另一半,給自己放風去吧!「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你的老公(婆)和小孩也是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