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15-12
 
 
 
 
》高齡化社會的安心保障
長期照顧保險 建構未來完善永續的長照制度
規劃推動中的《長期照顧保險法》(簡稱長照保險法)草案透過全民納保、社會自助互助方式,籌措長期穩健的財源,擴大照顧層面,將使我國的社會安全照顧網絡趨於完備。
 
 

為符量能負擔精神並提升公平性,長照保險將比照二代健保徵收補充保險費,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4倍部分的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收入等6項收入,單筆達一定金額者(與健保同)即扣0.48%的長保補充保險費。

風險分攤 發揮社會自助互助精神

長照保險的精神是全民納保、風險分攤,結合社會整體的力量,發揮自助互助精神,減輕失能者及其家庭的照顧負荷與財務負擔,維護並促進失能者獨立自主生活。

楊慧芬說明,目前會採取保險制度之規劃,而非如北歐國家是以政府稅收支應,主要是因我國賦稅負擔率約12%,北歐則高達3、4成,因而政府財政充裕,足以用稅收負擔全民長照費用,然而我國並非人人均需繳稅,且稅收容易受到景氣及民眾節稅的影響,財源較不穩定。在政府財源不足的狀況下,要編列預算來做長照,實非長久之計。從專業立場來看,財源規劃必須充足且穩定,而保險制度較能確保長照永續經營。

日本的長照保險已行之有年,與之相比,日本的被保險人是40歲以上國民,臺灣則採全民納保, 因此遭受外界質疑,但楊慧芬解釋,並非只有中老人才會失能,也有年輕人因意外或疾病而失能,且愈年輕失能所需的照顧時間就愈長,主要照顧者的負擔也愈重,基於這項考量,全民納保有其必要性。

針對部分人士擔心,長照保險可能出現如健保先前的財務危機,楊慧芬指出,長照保險財務制度設計係參考各國經驗,每3年依公式定期調整費率,並採10年平衡費率及開辦第6年起安全準備需達3個月保險給付總額之規範,以強化財務收支連動機制。除此之外,長照保險給付採事先核定給付等級及額度,保險人依核定的照顧計畫提供保險給付,且只給付基本需求,較易控制保險成本。亦即藉由上述財務制度及給付面設計,以確保長照保險財務穩健。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