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關心健康 勝過生病上醫院
全民健保制度開辦20年來,帶給全體國民普及、平等的就醫機會與可近性,不過對政府而言,讓民眾生病可以安心上醫院,並非政府追求的終極目標,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全體國民擁有健康人生,因此在政策推行的觀念上,漸漸從「醫療」轉向「健康促進、預防保健」。
尤其臺灣即將進入「高齡社會」的社會型態,如何提早為高齡社會的國民健康布局,成為當前最重要的議題。此時此刻,推動全民的遠距照護服務,期望所有國民一起加入關心健康的行列,以便利的服務、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將關心健康成為每天的習慣,避免在不知不覺中,讓身體健康亮紅燈。
在世界各個國家,遠距照護通常是「使用者付費」的服務,使用者必須付出一定的費用給特定廠商,才能享有雲端資料庫的使用權,以及個案管理師的監測服務;在臺灣,由衛生福利部提倡的「全民遠距健康照護」是繼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之後,另一個政府重視全民健康的重要政策,與縣市政府衛生局合作辦理遠距健康照護服務,促使民眾使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關心自己的健康,並鼓勵異業結盟(如電信業、 保全業、醫材業⋯⋯等)參與發展多元化加值遠距健康照護服務,連結不同生活資源服務提供,建立健康生活照護網絡。
Q:如何使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
A:衛生福利部目前與全臺12 縣市推出「遠距照護入口網站」及「遠距照護一點通App」,民眾只要持悠遊卡、健保卡、具RFID功能卡片就能至社區據點量測、接受遠距生理量測(含血壓、血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