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16-09
 
 
 
 
》正向心理擁有快樂人生 及早關懷老人心理健康
在現代社會快速變遷之下,老人常常難以接受生活中的種種變化,導致與社會脫節,甚至罹患憂鬱、失智症。家屬與年長者可以及早關注、照護其心理健康,度過暮年人生種種關卡。
 
 
生命回顧    重新出發
 
臺灣的社區關懷據點超過2,000個,可說世界密集之最,政府也有很多輔助方案,年長者可就近參與活動,如樂齡學習、老人共餐,對年長者的 心理健康促進效果很好。但郭慈安發現各單位活 動重疊性很高,建議未來可以朝深化、資源橫向整合及族群分類等方向努力,並加強服務人員的軟實力,提供更多訓練與實習機會。
 
事實上,心理健康照護需要創意、細膩處理,也需要系統架構支持。郭慈安五年來在臺灣各地推 動超過30個生命回顧團體,在她輔導的案例中,如錢媽媽老是疑心有病痛,看遍全臺中百位醫 師;或喪偶兩三年仍鬱鬱寡歡的翁奶奶,自責不會廚藝、沒有把先生照顧好等案例,都是以團體 力量、企劃活動幫助她們認知、覺察心理狀態,走出無法掌控健康的憂慮,或處理悲傷,克服人 生的關卡。此外,生命回顧對情緒調整也有相當助益,像93歲的金花阿嬤經過志工陪伴,回憶從 小養活弟妹,早年守寡又養大兒孫的辛苦,也從自卑到自信;從生無可戀到重新認識自我,對未來有更多期待。
 
民眾在一般生活中,也可從兩個方向預防家中老人憂鬱,包括生活觀察及聊天引導,如平常愛做的事,是不是還積極維持?願不願意出門?對新的事物有沒有好奇心?談話中可以盡量鼓勵外出。發現老人家有憂鬱症狀的話,不光就醫吃藥而已,更需要家人付出時間關懷陪伴。當然年 長者也須及早關注心理健康,在活動力尚好的時候進行預防,為未來準備,積極追求健康和樂的未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