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項數字,全 球約20%的年老長者患有憂鬱症狀, 加上全球人口高齡化以及少子化的社會現 象,中生代的照顧壓力日漸增長。如何關懷 老人心理健康,進而擁有正向快樂生活,是年者長以及家屬們的重要課題。
正向心理防治觀念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助 理教授郭慈安歸納出影響年長者心理健康的三個層面,包括生理、心理、經濟問題, 如喪偶、搬遷或慢性病交互影響、就醫次數增加等,最嚴重可能造成重鬱、失智、瞻妄等症狀。這些心理問題起因於變化,需心理調適、建立新的關係等,平常年長者及其家屬即可覺察其壓力、焦慮、快樂等來源,找尋排解方式。
以往面對老人心理問題,各國皆僅以疾病救治的 角度出發,但近年則積極走向預防方案。如美國 所有科別的醫生養成訓練都要瞭解老年心理,從平常問診偵測潛在族群;澳洲著重輔助療法,大量推行如音樂、寵物、園藝、藝術、幽默療法等團體輔療活動;日本則在執行上做專業分類,如針對老年男子族群特別組織老年男人俱樂部,鼓勵外出、提升心理健康;而臺灣則以預先篩檢, 從各層面防治老人心理問題。
另外,國際上也提出教導年長者學習面對獨居 生活的準備,建立防護網,並訓練心理「韌力 (Resilience)」,也就是遇到事情較能承受壓力或 衝擊的能力。美國一項15年歷史的認知行為解決方案,便證實40~60%長者的輕度憂鬱情況,通常透過開導對談、轉換注意力,找出有興趣、可獨力完成的小事,以及從事各類型的運動,都可獲得正向改善。
郭慈安指出:「願意外出走動的老人比較沒有心 理健康的問題,一旦行動不便無法出門,就要緊密銜接後續方案,這是關鍵。」她提到一種主動 出擊的做法-正向心理方案,透過社區據點常態舉行促進心情穩定的活動,如靜坐、瑜珈、伸展,幫助年長者將心理狀態聚焦在正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