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國人對於失智症相當陌生,由於錯誤的認知與觀念,使得家中患有失智症的病患常未能及時被察覺,不僅造成治療的延誤,不明其究的家屬也容易對病患的行為產生諸多誤解與責難。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解釋, 事實上,失智症並非是單純的自然老化或記憶減退現象,也不是單一的疾病,失智症是一症候群,包括記憶力、定向力、語言能力、計算力、判斷力、視覺空間感、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大腦功能的退化,同時還可能造成性格改變,甚至產生妄想、幻覺或情緒等症狀,還會對人際關係、工作、生活自理能力造成莫大的負面影響。
由於它是一種進行性退化的疾病,病程從輕度認知障礙,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最後到達末期症狀,而每位失智症病患的退化速度與症狀不盡相同,雖然目前並沒有藥可治癒失智症,但如果能在早期診斷發現,經由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仍有機會可使病患的症狀獲得改善或延緩疾病進行速度,不但能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身邊照護者的負擔。
積極參與國際失智症醫療學術研討
有鑑於世界各國對於失智症研究展開積極交流 與研討之際,為了能與國際接軌,網羅最先進的第一手醫療資訊,在陳榮基教授與多位發起人的 推動下,台灣失智症協會於2002年9月15日正式成立,即申請加入國際失智症協會(ADI),並 於2005年9月28日成為ADI正式會員,不僅積極 參與相關國際活動,更進一步主動爭取辦理國際研討會,像是2008年在臺舉辦的第11屆亞太會議及失智症學術研討會,2013年在臺舉辦的第28屆國際失智症協會會員國大會、國際研討會及全球為記憶而走(Memory Walk)都成功獲得世界各國的好評與讚嘆。
十多年來靠著許多專業與熱心人士以及家屬們群策群力的努力,為臺灣失智症防治照護工作奠下穩固根基,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失智症民間組織。除了將創新政策與醫護模式導入國內,同時把相關民間組織與各級政府進行整合,讓失智症防治與照護的力量能夠發揮至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