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7-09
 
 
 
 
》聰明吃 快樂動-全家健康就是這麼簡單!

一般家庭的飲食習慣,因父母工作忙碌,為了節省時間,購買外食的現象天天上演。隨著現代生活型態轉變,外食、飲食不均衡與久坐少動、運動不足等問題,對現代人造成極大的健康隱憂。

 
 

少吃糖、多天然

經由多年社區調查、醫院工作,金惠民發現健康均衡的飲食影響多項慢性疾病發生機率,尤其天然食材中的微量營養素、抗氧化成分,包含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等,對人體更是重要。若長時間微量元素不足會影響身體機能,呈現輕微慢性發炎的現象。因為是長期、慢性的生理影響容易被現代人忽略不查,久之出現高血糖、高血壓、癌症、關節炎等慢性疾病。 

現代人常吃的糕餅甜點、加糖果汁、冰品等,含糖比例相當高,尤其是「年齡愈長者,一天的總熱量需求不高,建議少吃空熱量(僅有熱量而沒有其他有益身體的營養素)的食品,均衡飲食使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素。」金惠民表示:「眼前比較嚴重的是添加糖過於普及,尤其是『含糖飲料』!」糖提供的空熱量若占一天總熱量太高,除了肥胖問題之外,長期下來可能會誘發慢性疾病。

工業社會過度加工的食品很多,其原料及製程都可能有很多瑕疵。有的看不出原始食材、使用糖及油比重偏高、炸油使用過久,又以人工香精綁架我們的味蕾,對身體的影響可想而知。金惠民建議要建立兩個重要的觀念:第一,不要吃過度加工的食物(傳統食物如豆腐等屬低度加工不在此列);第二,學習看懂食品包裝上的成分標示,放在愈前面的是愈主要的原料,從中判別自己到底吃進了什麼原料。

此外,為購買到營養健康及衛生安全之食材與餐點,應使民眾具有付出和理成本的認知,而非一味地追求低價格,使廠商削價競爭降低品質。國人應該學習欣賞食材原始的風味,而食品加工業者也應該接受基本的食物營養、健康飲食課程訓練,如廚師證照系統中的營養相關課程,擁有正確觀念。

規律運動習慣 有益身心

除了健康飲食觀念外,我們還需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根據聯合國研究指出,各國人口身體活動量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第4大危險因子,是現代人健康一大隱憂。

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運動與健康教育組助理教授羅凱暘指出,因為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型態,活動不足的比率逐年上升,國人運動量更普遍不夠。依照WHO建議,每週運動150分鐘中等費力、或75分鐘費力的運動,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病及部分癌症的風險,還能預防失能,保持活力。

現代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平日可就近運動,如不受限於場所與時間的步行、跑步等,室內如彈力帶、跳繩、啞鈴或伏地挺身等,都很容易進行,可以運用每次10分鐘分段累積方式,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若住家附近有運動場館更好,可選擇如游泳、球類運動。假日時間較充裕,便可到公園、風景區等步道,進行3公里以上的健行,或找同伴一起進行交際舞、球類等運動。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