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7-09
 
 
 
 
》「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打開交流之窗
臺美攜手 提升亞太區域防疫量能

防疫無國界,臺灣與美國於2015年簽署「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lobal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Framework, GCTF),運用雙方的專業與團隊合作,在防疫與其他多項領域中,一同協助有需要的國家建構核心能力。本文專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帶您瞭解這項鏈結台灣與全球的防疫新戰略。

 
 

學員們將在臺所見所聞與所學,帶回各國分享給其他相關官員及實驗室人員,發展出適合當地的防疫措施或強化相關防治技術。例如有菲律賓學員受訓返國後,剛好菲國發現一名境外移入MERS病例,該名學員立刻貢獻在臺習得的技術,參與接觸者診斷檢驗工作,成功協助菲國防治MERS疫情。日本學員參與MERS訓練後,認為研習營的效果良好,回到日本後,也負責舉辦MERS訓練課程,邀請亞太國家防疫單位,包含疾管署在內,派員赴日交流,顯見GCTF已有效建構亞太地區實驗室聯絡網。

來臺參訓的學員與疾管署建立起聯繫管道,也成為各國與臺合作的推手。近年我國南部爆發登革熱疫情期間,曾透過新加坡、泰國學員了解該國執行登革熱快篩檢驗的經驗。另外,新加坡學員亦協助高雄市政府,規劃安排赴新加坡考察登革熱防治業務行程,從中深入了解新加坡的病媒蚊防治業務,如此相互回饋學習,亦有助於提升我國地方政府的防疫能量。

建立聯繫管道 掌握第一手資訊

「臺灣有機會作東,和更多國家交朋友,當友誼之橋搭起後,合作氛圍也隨之建立,對於日後一起推展防疫工作更有幫助。」周志浩指出,GCTF不只能提升他國防疫量能,對於臺灣也大有助益,像可學習他國的茲卡病毒防治對策;同時,以往對於他國疫情,我國只能從國際組織、他國衛生機關網站以及媒體了解,無法確切知曉細節,而建立起這些軟性的聯繫管道後,能即時詢問,掌握第一手資訊,增加判讀的正確性,以便提醒國人旅遊或經商注意事項。

臺灣與東南亞國家,在經貿、文化或觀光旅遊往來密切,印尼、菲律賓、越南及泰國,亦多為我國新住民和外籍勞工朋友的母國。依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近五十年來,登革熱疫情在全球各地快速攀升,75%病例分布於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其中東南亞國家又以印尼、越南、泰國及菲律賓的疫情最為嚴峻。

透過GCTF訓練各國防疫檢驗官員的過程中,進行多樣交流,不僅可提升該國防疫檢驗量能,亦有助各國受訓學員與疾管署及美、日講師們,就各種防疫政策成效及檢驗診斷技術交換意見並深入研究,一同思考找出有效強化區域聯防的策略,遏止新興傳染病散播,維護亞太區域整體的衛生安全。

 
與會官員與專家一同分享及探討各國的傳染病防治對策與成效。
上一頁
  
  
  
下一頁